今天是: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
文山在腾飞
字体:【 】   作者:  来源:  发布时间:2017-07-20   阅读次数:

 

 ●郭明进

 

回首往事,60年似乎仅在一瞬间,文山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解放初期,文山城区有不少人还穿着补巴衣服,赤着脚。当年街道旁有不少草房和瓦房,危房不少。现在草房早已拆除,城里矗立着一幢幢高楼。

解放初期,文山城区雨季时常被水淹。1950年6至8月,连续数天大雨,盘龙河涨水,许多房屋被淹没、冲毁,政府紧急组织木船、筏子抢救灾民,拨出粮食救济灾民。1986年3月,全城党政军民艰苦奋斗建成爱民河,结束了洪水淹没街道的历史。20世纪90年代以来,文山城区新建了许多宽阔的道路,4车道、6车道甚至8车道,水泥路、柏油路还有天桥,方便了市民出行。

解放初期,文山城只有1670年建的南桥和1726年建的北桥,桥面很窄。改革开放后,新建了60多座现代化桥梁,文山城成为名副其实“桥城”。

解放初期,文山城主要靠从盘龙河里挑水饮用,河水混浊。现在已建起多个自来水厂,满足居民安全用水。

解放初期,文山城照明靠蜡烛、油灯、煤石灯等,夜晚全城一片漆黑。改革开放后,新建了许多水电站,彻底解决了用电困难。现在城市路灯有1万多盏,夜晚的文山城,处处金碧辉煌,一座现代化城市迅猛崛起。冶金化工、三七产品、建材产品、烟草加工等产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。

解放初期,文山城区医务人员不足100人。现在城区医院已发展到10多家,还有众多医务室和诊所。

解放初期,文化宣传阵地极少。现在有国家批准出版的《文山日报》、《含笑花》等,地方批准出版的内部报刊10多家;全州广播、电视覆盖率99%;新媒体发展迅猛,网站、手机报、微博、微信,随时随地可翻可看。

解放初期,召开职工大会多在露天。1953年在如今的文化大厦建起第一座电影院,亦当大会堂。现在许多单位企业都建有大会议室,可满足放电影和文艺演出的需要。特别是新建的盘龙体育场,可满足各种赛事,也成了市民们健身的好去处。

1950年,文山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0元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元。2016年,全州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78元,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03元,比解放初期增长几百倍。

2016年,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7358791万元,而1952年才1690万元;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,达到100.63亿元,1950年才4万元。

如今,文山市积极进行精神文明建设,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,成效显著。现全市有国家、省、州、市级文明单位206个。全市有74支志愿服务队,注册14229人。文山市先后被命名为“省级文明城市”、“省级园林城市”、“先进平安市”,并荣获“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单位”、“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”称号。

我们相信,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,在为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目标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“中国梦”的征程中,文山州的建设和发展一定更快更美!

 

上一篇:巨变 下一篇:我们迎来高铁时代